【聚焦团学“两代会”】上好“行走的思政课”,书写挺膺担当青春篇章

文章作者:张成龙时间:2024-11-21浏览:317

五年来,校团委累计组建8500余支暑期实践团队(其中122支团队获批省级及以上重点、示范团队),6万余名青年学子分赴省内外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躬身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接受教育、增长才干,以实际行动书写挺膺担当青春篇章。

高度重视,加强统筹,顶层设计有深度

党政重视,高位推进。学校成立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规划,按照每年每生不低于15元标准设立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校级层面的组织实施,校领导每年深入一线走访慰问实践团队。

多方联动,统筹协调。立项专项调研和实践项目课题,面向全校学生公开竞标,以双向选择的方式,选拔优秀学生深入课题申报单位开展实践锻炼。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统一组织,确保安全。围绕活动主题,把握学生特点,在全校范围统一组织实践团队立项,为所有立项团队开展业务培训和安全教育,购买意外保险,配发队旗、服装,选聘指导教师,全程参与社会实践。

精心组织、务实推进,活动开展有力度

与主题教育相结合,突出活动导向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寄语、给青年学生回信精神等主题,抓住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建团100周年等重大契机,组织实践团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学习宣讲、接受现场教育等活动。

与学科专业相结合,增强活动实效性。征集专项调研和实践项目课题153项,将社会实践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创新开展乡村振兴促进、科普教育推广、创新创业实践等活动,将专业理论学习融入实践调研,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与“返家乡”相结合,体现活动融合度。立足构建完善常态化长效化的实践育人工作格局,与“返家乡”社会实践的组织实施紧密结合,深入机关、学校、企业和农村开展以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实践、社区报到、挂职锻炼等为主要内容的返家乡实践活动。

加强宣传,完善机制,育人成果有厚度

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渠道,加强对活动中优秀个人和事迹、实践成果的宣传报道。学生社会实践事迹受到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光明日报、学习强国、安徽日报、安徽青年报等地市级及以上媒体报道与宣传6600余次。

建章立制,强化激励。学校印发《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试行)》《本科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修订)》等规章制度,为社会实践组织实施、评优表彰、经费保障等提供制度依据,促进学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内涵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总结提炼,促进交流。每年开展校级社会实践工作先进集体、优秀团队、优秀调研报告、先进个人、优秀文创作品等先进典型的评选工作。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连续10年获团中央表彰,2支团队、2个项目、2篇调研报告、4名个人获国家级表彰,13支团队、17篇调研报告、8名个人获省级表彰。(稿源单位审核:胡娜 责任编辑:陈沭文)

终审人:孔令十

返回原图
/